《视觉形态设计基础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
——第一章:设计形态
一.实践目的与要求
实践目的:了解形态在设计中的概念和视觉形式基本元素的属性。
实践要求:使学生掌握点线面基本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。
二.实践教学方式
1.学生上机实践
2.教师单独指导并集中点评
三.实践场地及设备要求
场地:机房
设备:台式电脑、投影仪
四.实践内容与考核
序号 |
实践环节 (项目)名称 |
形式及时间 安排 |
实践环节 对应的知识点 |
实践作业的具体要求 |
考核办法 及提交方式 |
1 |
课题实践(一) |
2学时 (实验) |
1.1设计形态 |
作业一:形态有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,请查找你认为极具点、线、面代表性的不同风格作品,每种形态不少于三张(用软件拼接成两张图进行提交)。提交尺寸A4大小,72dpi,jpg格式。 作业二:很多艺术品的形象都是从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实物中演化而来,请检索网页,用图片的形式对比举例(拼接成一张图提交)。提交尺寸A4大小,72dpi,jpg格式。 |
成绩分值:100分 成绩应用:所得分数抽选计入平时成绩 提交方式:提交电子作品 |
2 |
课题实践(二) |
1.5学时 (实验) |
1.2视觉形态的基本元素 |
作业一:设计点构成作品,作品大小为180像素*180像素,72dpi,jpg格式。 |
成绩分值:100分 成绩应用:所得分数抽选计入平时成绩 提交方式:提交电子作品 |
1.5学时 (实验) |
作业二:设计线构成作品,作品大小为180像素*180像素,72dpi,jpg格式。 |
1.5学时 (实验) |
作业三:设计面构成作品,作品大小为180像素*180像素,72dpi,jpg格式。 |
4.5学时 (实验) |
作业四:设计一幅点、线、面综合的作品,提交尺寸A4大小,72dpi,jpg格式。 |
《视觉形态设计基础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
——第二章:视觉形态构成
一.实践目的与要求
实践目的:了解平面构成的多种构成形式,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基本规则。
实践要求:掌握平面构成形式和形式美法则在实际设计构成中表达方法。
二.实践教学方式
1.学生上机实践
2.教师单独指导并集中点评
三.实践场地及设备要求
场地:机房
设备:台式电脑、投影仪
四.实践内容与考核
序号 |
实践环节 (项目)名称 |
时间 安排 |
对应的知识点与分值 |
实践作业的具体要求 |
考核办法 及提交方式 |
1 |
课题实践(三) |
4学时 (实验) |
平面构成形式及表现方法 |
内容要求:根据平面中多种构成形式选择其中两个,进行平面图案设计制作。 画面尺寸:18*18cm 分辨率:72ppi 色彩模式:RGB 格式:jpeg |
成绩分值:100分 成绩应用:所得分数抽选计入平时成绩; 提交方式:提交电子作品 |
2 |
课题实践(四) |
6学时 (实验) |
形式美各法则在构成中起到的作用 |
内容要求:拍摄两张能够充分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形式美法则的摄影作品。 实践要求:在规定时间内至少完成一幅合成图像作品,并包含对应的知识点要素。 画面尺寸:不大于A4尺寸 分辨率:72dpi 色彩模式:RGB 格式:jpeg |
成绩分值:100分 成绩应用:所得分数抽选计入平时成绩; 提交方式:提交电子作品 |
3 |
课题实践 |
课后练习 |
图形创意中多种构成形式的应用 |
内容要求:设计一枚个人形象图标。 实践要求:在规定时间内至少完成一幅合成图像作业,并包含对应的知识点要素。 画面尺寸:不大于A4尺寸 分辨率:72dpi 色彩模式:RGB 格式:jpeg |
成绩分值:1-2分 成绩应用:所得分数直接加入加权后的平时成绩,仅对完成效果优秀的学生予以加分; 提交方式:提交电子作品 |
《视觉形态设计基础》实践教学环节安排
——第三章:视觉形态色彩
一.实践目的与要求
实践目的:通过实践进一步理解色彩的形成与色彩的体系。
实践要求:通过实践进一步体会色彩的情感与色彩的视觉心理效应。
二.实践教学方式
1.学生上机实践
2.教师单独指导并集中点评
三.实践场地及设备要求
场地:机房
设备:台式电脑、投影仪
四.实践内容与考核
序号 |
实践环节 (项目)名称 |
时间 安排 |
对应的知识点与分值 |
实践作业的具体要求 |
考核办法 及提交方式 |
1 |
课题实践 |
课后练习 |
色阶推移构成(10) |
内容要求:绘制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作业。 实践要求:在规定时间内至少完成作业,并包含对应的知识点要素。 画面尺寸:不大于A4尺寸 分辨率:72ppi 色彩模式:RGB 格式:jpeg |
成绩分值:100分 成绩应用:所得分数抽选计入平时成绩; 提交方式:提交电子作品。 |
2 |
课题实践(五) |
4学时(实验) |
色彩对比与调和构成(10) |
3 |
课题实践(六) |
4学时 (实验) |
色彩主题构成(20) |